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视网膜下腔注射技术

来源: 2021/3/29 16:45:50      点击:

视网膜下腔位于光感受器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之间潜在的腔隙,因RPE细胞的紧密链接,单层的RPE细胞形成了血视网膜屏障,控制视网膜和脉络膜之间的分子交换。RPE细胞分泌免疫抑制剂和抗炎因子,组成了视网膜下腔的免疫赦免,使得视网膜下腔注射成为视网膜基因治疗的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 视网膜下腔注射有两种方法,经角膜途径视网膜下腔注射和经巩膜途径视网膜下腔注射。 

 1,经角膜途径视网膜下腔注射

主要用于出生后14天及年龄较大的啮齿类动物,因其注射一次可致视网膜全层隆起,所以多应用于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模型的基因治疗。

 

 2 ,经巩膜途径视网膜下腔注射

经巩膜途径注射不会损伤角膜产生角膜白斑,但是注射致视网膜隆起范围较小即载体感染率低,一般用于小晶体动物模型和新生啮齿类动物。出生后不足14天、特别l周内未睁眼的新生鼠,因眼球太小,发育不完全,散瞳较难,经角膜途径注射对小鼠的角膜、虹膜、晶体及视网膜损伤都比较大,应选择经巩膜途径进行视网膜下腔注射。使用经巩膜途径进行新生鼠的视网膜下腔注射不同于常规进针至对侧视网膜下腔,而是在穿刺口的位置直接进针,能相对降低注射引起的损害。

 

1、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扩瞳至可见晶状体赤道部,眼部局部麻醉并保持眼睛湿润(甲基纤维素);

2、按压眼眶保持眼球突出并暴露赤道部,垫高头部使角膜缘呈水平位,30G针头在赤道部穿刺;

3、33G平头针与虹膜平面呈45°进至视神经乳头附近,选择无血管部位进针,感觉轻微阻力以1μl/min缓慢注射;

4、缓慢拔出针头,术后眼表涂抹a托品滴眼液和地塞米松眼膏。